Sunday, March 18, 2007

消失的故鄉

紅毛港遷村案,與最近樂生拆遷的新聞一樣,都是號稱經濟發展下的犧牲品,只是一處即將湮滅,一處尚在做最後努力,即便如此,所成功留下的也不過是殘存的部分。


兩篇關於紅毛港的文字,如果當年,多一些意見來看待紅毛港的聚落文化與資產,是不是也有希望可以保留我們的故鄉?

蹲在社會田野的天真人類學家: 「紅毛港人」想住在一起

蹲在社會田野的天真人類學家: 黃昏的故鄉─紅毛港

Sunday, March 11, 2007

樂生

近日在眾多新聞媒體、部落格上,都可看到關於「樂生」的消息。

但是這件事卻更凸顯出,若干大有為的政府高官與政客先生們,在權力、色彩的爭執下,其他事情都是可以充耳不聞的。

說來慚愧的是,四年的大學生活,無數次經過療養院,卻不曾進去拜訪過。很多事物總是在面臨消逝的時刻,才引起人們的注意。

可以想見的情景是,幾年過後,或許兩三人經過,他們會記得告知下一代,當初這裡有著如何的過去﹍

Friday, March 09, 2007

Archive

乍讀米果的「青春封存西門町」一文,亦勾起我的回憶,把封存的記憶又解開來。

第一次對西門町有印象,是在小學畢業旅行時,住宿在該處一間小旅社。後來北上念書,刻意循著走過的巷子,即便過好些年,發現該旅社仍在,變化不大的景物印證著自己的記憶。

說起來,小時候還是在高雄打滾得多,小學時是跟著照哥珠姐混崛江,國中時跟同學晃蕩地下街,高中往新崛江跟西子灣、柴山跑。

大學後的活動範圍才北部多過南部。

Tuesday, March 06, 2007

就是心情差

開工一週,總覺得煩悶,也沒什麼特別的理由。

MSN 上的暱稱寫著「什麼都好,就是心情不好」,引來許多朋友好奇,為啥心情不好。

可能因為又老了一歲。可能因為又要上班。可能因為工作太忙。可能因為﹍太多的不好。

但是前面不是才說「什麼都好」的,現在又出現一堆的不好。

所以說,人真會無病呻吟。有病,叫得更大聲。

呻吟期間,去看了齣舞台劇,《人間條件 2 - 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》,幸福就在平凡中,隨手可得。

Saturday, March 03, 2007

再會啦。紅毛港

在紀錄片的片尾聽到這首歌。關於故鄉的歌,總是特別叫人動容。

再會啦!紅毛港


創作及演唱者為洪文斌先生。關於歌曲,在洪萬隆教授的論文裡,有如下的介紹。


「咱ㄟ都市、咱ㄟ歌--高雄的土地與歌聲」
田野調查及研究
期末報告書
/ 洪萬隆 教授


(摘錄以下段落)

提到高雄港,就不可忽視讓高雄港躍升成為國際大港的第二港口 - 紅毛港,引用鄭欽憲在「高雄紅毛港聚落的滄海桑田」研究指出,紅毛港在荷據時期就以補烏魚業聞名,入清之後發展有漁塭養殖,漁暇時漁民常補修漁網漁具,甚少農作,當時盛行「牽罟」,由漁民分乘兩竹筏帶巨網拖放於海域中,魚網放盡後,由岸上人員分成兩隊,各執巨網一端如拔河般的拉引收網,將海中入網的魚拉上岸邊捕捉。在收網時漁民們會發出聲響互相激勵,形成一種自然的旋律,是為「牽罟」唸歌,可惜隨著現今漁業的沒落,這樣的唸歌也落入大洋之中。

根據高雄市蝦業繁養殖協會簡介中提到,日據時期養殖業以鹹水養殖虱目魚為主,光復後,有「草蝦之父」美名的廖一久博士於 1968 年完成蝦苗繁養殖試驗,使得紅毛港成為台灣蝦苗繁養殖的發源地,1986 年成立「高雄市蝦業繁養殖協會」,最盛時期繁養殖場多達 170-200 家,蝦苗產量更佔全台 70%以上,紅毛港的外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蝦街,「數蝦苗」聲不絕於耳,「一尾加三尾、三尾加五尾… 」,每十尾計算一枝竹籤,最後以竹籤數來計算所得。爾後發生草蝦病變大量死亡,繁養殖業者營運陷入困境。同時因為 1975 年第二港口的完工,高雄重工業的發達,污染嚴重,遷村之議四起,早在 1968 年市府就有意將紅毛港納入臨海工業區,實施限禁建,遷村計畫歷經三十餘年的修正,於 1998 年定案。

福將音樂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洪文斌先生,有感於小時後紅毛港漁業發達繁榮的景緻,如今面臨遷村命運,寫下了〈再會啦紅毛港〉,「…祖先留的美夢,漸漸要變成空,朋友兄弟甲親人,從此要分西東… 只有無奈傷心擱怨嘆」,交由紅毛港文化協會出版,該協會常務理事洪信治先生每回聽完這首歌,總引來一陣鼻酸。

紅毛港文化影像紀錄片



觀賞全片按此

熟悉的街景人物,不過以後都僅能在回憶中想見。
很高興有這樣一紀錄片,把影片下載存檔,有機會再去找片當初紀錄片的光碟。

紅毛港文化聚落網站 http://sub.khcc.gov.tw/hougmaogan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