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ome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ome. Show all posts

Thursday, October 01, 2020

遷村草案

上週日,9月27日,新市長來兌現當選後一週要來大林蒲的承諾。市政府沒有帶來居民想看到的完整遷村計劃書,不過倒是有一張比較像廣告的傳單,說是草案,嗯,也真的是很草。

上高雄市政府網站查詢,找不到如何下載這份草案的電子檔,只好用截圖做個記錄先。

109.9.27 大林蒲遷村計畫 (草案)

Monday, February 28, 2011

屋頂

在屋頂唱著我的歌…

(很有趣的照相軟體,試用版本就是拍出來的照片右下角會多個浮水印。)


Wednesday, February 02, 2011

小港圖書館


昨天去逛了剛落成不久的小港圖書館新館,就位置而言,比舊館偏僻,却近了點。不過,重點是那近新的設施與環境,安靜的午後若能佔有一席之地,便是書中自有黄金屋的寫照。

Monday, February 02, 2009

午後的街

年節尾某日的午後,由頂樓往下望,遠處的煙囪仍舊佇立在那,曾是車水馬龍的街,卻是蕭瑟不少。

人氣,似乎有在春節假期中增加不少,不過隨著假期進入尾聲,大夥收假上班,街道上的吆喝聲也逐漸沈寂下來。

轉眼九天就過了,好快,雖然不想上班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不過人啊,還是得面對現實,哈。

Saturday, July 07, 2007

百年孤寂的小鎮

端午節回家時,還是照舊會騎著車去紅毛港晃晃。

房屋拆除的工作似乎暫緩了,斷垣殘壁跟前陣子所見差異不大,但是卻又不可能再重頭來過。步入這樣的景象,時空就這麼僵在那裡,說不出心中的感覺,卻好像開始懂得百年孤寂的小鎮。

小時候的單車之旅,就是從大林蒲往紅毛港去,小學時去防風林中烤肉、去海邊捉螃蟹,中學因為匯集了學區的三所小學,所以去紅毛港就多了拜訪同學的行程,常常一去就在同學家窩個老半天,聊天打屁,做著看似沒意義的事,都在回憶裡刻上甜美的一筆。

而今小鎮人少了,房子也拆了大半,蕭條景象觸目可見,走在僅存的景物中,我總還能依稀看到當年的熱鬧景象。

可是我也開始擔心,但又無法想像,日後會有那麼一天,當我走進一片空曠的土地時,又該如何從記憶裡拼湊出那曾有繁華過往的小鎮。

Sunday, May 20, 2007

紅毛港。天空



聽說,一切拆得差不多了。
如果城市也有靈魂,那紅毛港的一切,只能被封存在曾經與其交心的眾人生命記憶裡。
更會隨著風,過往。

Sunday, March 18, 2007

消失的故鄉

紅毛港遷村案,與最近樂生拆遷的新聞一樣,都是號稱經濟發展下的犧牲品,只是一處即將湮滅,一處尚在做最後努力,即便如此,所成功留下的也不過是殘存的部分。


兩篇關於紅毛港的文字,如果當年,多一些意見來看待紅毛港的聚落文化與資產,是不是也有希望可以保留我們的故鄉?

蹲在社會田野的天真人類學家: 「紅毛港人」想住在一起

蹲在社會田野的天真人類學家: 黃昏的故鄉─紅毛港

Saturday, March 03, 2007

再會啦。紅毛港

在紀錄片的片尾聽到這首歌。關於故鄉的歌,總是特別叫人動容。

再會啦!紅毛港


創作及演唱者為洪文斌先生。關於歌曲,在洪萬隆教授的論文裡,有如下的介紹。


「咱ㄟ都市、咱ㄟ歌--高雄的土地與歌聲」
田野調查及研究
期末報告書
/ 洪萬隆 教授


(摘錄以下段落)

提到高雄港,就不可忽視讓高雄港躍升成為國際大港的第二港口 - 紅毛港,引用鄭欽憲在「高雄紅毛港聚落的滄海桑田」研究指出,紅毛港在荷據時期就以補烏魚業聞名,入清之後發展有漁塭養殖,漁暇時漁民常補修漁網漁具,甚少農作,當時盛行「牽罟」,由漁民分乘兩竹筏帶巨網拖放於海域中,魚網放盡後,由岸上人員分成兩隊,各執巨網一端如拔河般的拉引收網,將海中入網的魚拉上岸邊捕捉。在收網時漁民們會發出聲響互相激勵,形成一種自然的旋律,是為「牽罟」唸歌,可惜隨著現今漁業的沒落,這樣的唸歌也落入大洋之中。

根據高雄市蝦業繁養殖協會簡介中提到,日據時期養殖業以鹹水養殖虱目魚為主,光復後,有「草蝦之父」美名的廖一久博士於 1968 年完成蝦苗繁養殖試驗,使得紅毛港成為台灣蝦苗繁養殖的發源地,1986 年成立「高雄市蝦業繁養殖協會」,最盛時期繁養殖場多達 170-200 家,蝦苗產量更佔全台 70%以上,紅毛港的外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蝦街,「數蝦苗」聲不絕於耳,「一尾加三尾、三尾加五尾… 」,每十尾計算一枝竹籤,最後以竹籤數來計算所得。爾後發生草蝦病變大量死亡,繁養殖業者營運陷入困境。同時因為 1975 年第二港口的完工,高雄重工業的發達,污染嚴重,遷村之議四起,早在 1968 年市府就有意將紅毛港納入臨海工業區,實施限禁建,遷村計畫歷經三十餘年的修正,於 1998 年定案。

福將音樂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洪文斌先生,有感於小時後紅毛港漁業發達繁榮的景緻,如今面臨遷村命運,寫下了〈再會啦紅毛港〉,「…祖先留的美夢,漸漸要變成空,朋友兄弟甲親人,從此要分西東… 只有無奈傷心擱怨嘆」,交由紅毛港文化協會出版,該協會常務理事洪信治先生每回聽完這首歌,總引來一陣鼻酸。

紅毛港文化影像紀錄片



觀賞全片按此

熟悉的街景人物,不過以後都僅能在回憶中想見。
很高興有這樣一紀錄片,把影片下載存檔,有機會再去找片當初紀錄片的光碟。

紅毛港文化聚落網站 http://sub.khcc.gov.tw/hougmaogang/

Wednesday, February 28, 2007

紅毛港。影像


每回一次家,就發現故鄉不是走向繁華與進步,而是步入湮滅的死胡同。始終認為,紅毛港遷村與貨櫃港興建,人民與政府都是雙輸,既抹除了當地三百多年來的歷史文化,也阻斷了外出遊子回歸的故鄉。


許多紅毛港的影像,勾起了許許多多的回憶與感觸。

高雄‧紅毛港
http://www.hassfans.com/gallery/v/archiwu/hougmaogang/

小涂的攝情圖片‧紅毛港
http://blog.yam.com/yctu/article/2694885

黃昏的故鄉‧紅毛港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hmhuei&category_id=3059502

My view‧紅毛港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yview&category_id=6058403